(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平安观点:
本周( 2023.6.5-6.9 ) 新能源细分板块行情回顾。本周风电指数(866044.WI)下跌2.82%,跑输沪深300 指数2.17 个百分点。截至本周,风电板块PE_TTM 估值约24.12 倍。本周申万光伏设备指数(801735.SI)下跌3.18%,其中,申万光伏电池组件指数下跌1.12%,申万光伏加工设备指数下跌5.5%,申万光伏辅材指数下跌5.65%,当前光伏板块市盈率约15.31 倍。本周储能指数(884790.WI)下跌4.87%,当前储能板块整体市盈率为28.72 倍;氢能指数(8841063.WI)下跌3.16%,当前氢能板块整体市盈率为17.16 倍。
本周重点话题
风电:国内海上风电管桩格局尚不清晰。平潭外海海上风电场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11MW,由4 台8MW、5 台10MW、1 台13MW 及1 台1 6 MW风机组成,11 台风机的基础为吸力式导管架,全部由马尾造船厂建造。随着海上风电景气度和市场关注度的提升,海上风电管桩生产企业大幅扩张产能,到2024 年大金重工、海力风电、天顺风能等专业化管桩生产企业的产能都将达到100 万吨及以上;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进者,较为典型的是传统的船舶海工企业参与到海风管桩的生产制造,中集来福士、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文船重工、中信重工、马尾造船厂等船舶海工企业都已经成为海上风电管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以中航三航局为代表的总包企业也开始自主生产导管架。整体来看,国内海上风电管桩的参与者较多,格局尚不清晰,后续存在竞争加剧的可能。
光伏:一体化企业扩充先进产能,硅料价格跌破100 元/kg。近期,晶科、晶澳、通威、隆基等一体化巨头纷纷发布扩产公告,在产业链加速下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头部一体化企业仍在积极布局先进产能,优化产能配比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持其一体化竞争优势。近期,由于硅片企业降库存硅料需求减少,且预期三季度硅料产能集中释放,产业链价格跌幅扩大,本周硅料价格已经跌破100 元,有低至80 元/kg 左右报价出现,较去年历史高点价格降幅超70%。在N 型迭代及产能加速释放的背景下,一方面硅料、硅片价格跌势预计短期内或仍延续,而产业链价格下降亦有望刺激终端需求超预期提升;另一方面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价格战可能升温,预计落后的小尺寸、低效率、差品质产能或被率先淘汰出局,伴随N 型组件招标份额的扩大,大尺寸N 型产品在大规模放量前仍相对紧缺。头部一体化企业投建先进产能以保持其竞争优势,通过优越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品质控制能力,生产成本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叠加其海外扩产能力渠道更优,在后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望巩固竞争优势地位。
储能&氢能:美国发布首个国家清洁氢战略路线图,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有望再提速。6 月5 日,美国能源部发布了《国家清洁氢战略路线图》。路线图确定了三方面的战略,分别是:应用端,聚焦战略性、高影响力领域,推广清洁氢能应用;制氢端,降低清洁氢的成本;具体发展路径方面,关注区域产业集群。清洁氢战略路线图的发布,体现了美国对氢能产业的高度重视。
无独有偶,6 月6 日,日本政府修订《氢基本战略》,预计今后15 年间,日本政府和民间将合计投资15 万亿日元(1076.7 亿美元),推进完善氢能供应链,以应对欧美在氢能领域的加速布局。随着氢能相关技术的完善、以及各国对低碳和能源安全的重视,全球氢能产业有望迎来爆发,看好氢能板块机会。
投资建议。风电板块:随着国内管桩和风机企业加快出海,市场对风电板块的情绪有所修复。看好风机板块竞争格局的优化以及风机企业加速出海,建议关注明阳智能、三一重能、运达股份等,同时看好竞争力突出且估值具有吸引力的管桩和海缆龙头,包括大金重工、东方电缆等。光伏板块:光伏主产业链整体呈现竞争加剧的态势,未来的竞争格局和盈利水平仍待进一步观望,建议关注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的N 型电池环节,包括捷佳伟创、钧达股份等。储能&氢能板块:储能产业链需求火热的同时,竞争也存在加剧的倾向,建议关注各环节技术和资金实力强的头部公司,包括鹏辉能源、科华数据、阳光电源等。氢能产业爆发在即,绿氢电解槽有望先行,建议关注电解槽相关弹性标的昇辉科技、华电重工等。
风险提示。1)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风电、光伏受宏观经济和用电需求的影响较大,如果电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新能源的开发节奏。2)部分环节竞争加剧的风险。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风电、光伏制造领域,部分环节可能因为参与者增加而竞争加剧。3)贸易保护现象加剧的风险。国内光伏制造、风电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部分环节出口比例较高,如果全球贸易保护现象加剧,将对相关出口企业产生不利影响。4)技术进步和降本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海上风电仍处于平价过渡期,如果后续降本速度不及预期,将对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影响;各类新型光伏电池的发展也依赖于后续的技术进步和降本情况,可能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