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王嘉祺 武汉报道
若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的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的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是关键。
武汉作为中国软件名城,近四年来软件业务平均增速达21.4%,2022年收入规模达2519亿,规模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达1100余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助型企业达51家,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标识注册量突破100亿。
(资料图片)
4月15日,首届中国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武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程用文介绍了上述数据。
“作为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有92所高校的130多万在校大学生,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是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是软件产业投资发展的福地宝地。”程用文指出。
在本次大会现场共签约武汉软件产业重点招商项目23个,总投资金额40.57亿元。其中软件总部类项目7个,金额6.5亿元;软件园区类项目4个,金额4.9亿元;信息技术服务类项目12个,金额29.17亿元。
对于武汉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相卫锚定了目标: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力争达到4500亿元,打造“2+4+N”产业集聚区,做优做强100家企业,全市软件产业载体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湖北省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2022年,湖北省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553.8亿元,占到中部六省总量的47.4%,同比增速20.7%,创近6年之最。全省现有软件企业1100多家,规模基础雄厚。
其中,湖北省软件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增至6家,过10亿元的企业增至31家,过亿元的企业增至260家,有6家在主板上市,4家在境外上市,60家企业在新三板和创业板上市,5家企业入围了2022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竞争百强。
为促进软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湖北省出台了《湖北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年)》,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作为8条新兴特色产业链之一,并以5亿元的财政规划支持软件产业在内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
当前,软件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二级巡视员王少朋在致辞中指出,通过软件定义引领创新,促进转型、培育动能,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已成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底座。
如今,软件已经从单纯的技术要素向产品、服务的融合方向发展转化,变成一种连接的手段。换言之,软件的发展承载着社会的变化,也创造了许多的数字新生物,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软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浙江省智能工厂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褚健在演讲中指出,数字化转型是工业3.0到4.0的必由之路,即由自动化向数字化转型变成智能化。褚健分析说,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主要为安全稳定生产、长周期满负荷运行、生产优质产品,同时,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面临着数据孤岛多、能耗物耗大、业务决策难、工艺改善难、供应链协调难等痛点。因此,要想从传统工厂转型到未来工厂,还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重点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企业运营自动化。
2022年,我国软件产业业务收入约达10.8万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1.2%,利润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5.7%,成为国民经济稳字利器。同时,国内首家开源基金会运营步入正轨,开放同盟欧拉等10余个优秀开源项目走上国际舞台,开源开发者数量突破800万,位居全球第二,开源生态建设迈出关键步伐,发布中国软件名城名园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中国软件名城名园管理工作,推动产业高水平集聚。